(供稿:党政办公室、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部)
近日,学校学科建设工作受到教育部“一线采风”单篇报道,相关内容由党政办公室和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部报送。教育部网站报道原文如下:
西南大学立足“四个坚持” 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学科高地
西南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目标,以内涵发展为主线,着力从党建引领、深化改革、学科布局、服务社会四个方面下功夫,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学科高地,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
坚持党建引领,把牢学科建设方向。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出台《中共西南大学委员会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细则》,完善议事决策制度、协调运行机制和监督落实机制,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双一流”建设的决策力和领导力,为实现学科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出台《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融合考核实施办法(试行)》,以促进学校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同向同力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党建工作和事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激励各级党组织落实党建主体责任,持续提升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党政齐抓,共创一流事业。推进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推动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双促进、双提高,实现“双带头人”在教师党支部全覆盖。生物学一流学科领域博士第一党支部入选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坚持深化改革,推动学科创新发展。进一步优化“以一流学科为统领、优势学科为支撑、特色学科为基础”的学科分类建设体系,各学科围绕科技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不同目标任务开展分类建设和分类考核。探索建立以学术评价和资源统筹协调为主要职能的学部框架,实施本科大类招生培养,推进学科交叉和共享平台建设。在生物学一流学科构建“三二一”建设体系,通过整合相关学科优势,形成植物学与植物生产、动物学与动物生产、发育生物学与生物多样性三个支撑领域,以及化学生物学与生物药学、人格生物学与心理健康两个交叉领域。组建生物学研究中心,遴选8个交叉研究团队进行重点支持,要求各团队至少涵盖两个学科领域、围绕总体目标开展建设,对团队和成员实行竞争流动、开放联合的动态管理。
坚持面向未来,谋划学科发展布局。以国家战略重大需求和西部地区发展需求为导向,优化学科布局,对接战略新兴产业,增强发展新动能。筹建长江上游种质创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现长江上游重要资源物种和产业物种种质的智能化、工厂化和规模化创制,打造“基因发现、功能研究、品种创制、产业发展、环境保护”为一体的全新农业发展模式。围绕清洁能源、纳米生物医学、纤维工程、治理学等领域,设置7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点。开展智能农业、智慧教育等“人工智能+学科群”8个交叉学科建设,培育学科新增长点。组建“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以生物学学科群为中心,聚焦未来可能产生变革性技术的基础科学领域,开展前沿交叉研究。
坚持服务社会,彰显学科建设效益。抓好经济效益,依托蚕桑研究优势,探索重构现代蚕桑产业体系,并把领域扩大到生态、材料、食品等;加大在柑桔、油菜、水稻、马铃薯、甘薯、甘蓝、玉米等方面的新品种、新技术开发应用,推广面积5000余万亩,新增经济效益300余亿元。强化生态效益,围绕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植被修复与重建技术试验示范基地500余亩,建立小流域远程智能全天候农业面源监测站。突出人才效益,发挥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智库作用,向重庆市各级政府提交咨询报告100余件,累计实施服务乡村振兴项目266项。启动“新农科本科教育创新行动计划”,实施“千百硕博下基层工程”,着力培养三农情怀深厚、专业技能扎实、综合素养全面的新型农业人才。近年来,6000余名涉农专业毕业生投身西部建设。
扩展阅读(报道链接):教育部“一线采风”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192/s133/s214/202105/t20210526_533681.html